首页

足踩踏视频在线观看

时间:2025-05-25 19:18:31 作者:“老”瓷都的国际“新”力量:多元文化激活古老技艺 浏览量:92404

  中新社景德镇5月25日电 题:“老”瓷都的国际“新”力量:多元文化激活古老技艺

  中新社记者 李韵涵

  “我在电脑上做好设计,导入程序即可将设计内容转换成代码发送到3D打印机,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创作陶瓷。”在“千年瓷都”江西景德镇的一间工作室内,来自美国的新锐陶瓷艺术家迈克尔(Michael May)正用创新技术重构瓷艺边界。

  迈克尔自一年前因景德镇陶溪川艺术中心候鸟计划(即国际艺术家驻场计划)来到景德镇,本只打算停留三个月的他,如今对景德镇的留恋与喜爱越来越深。

3月26日,在江西景德镇陶溪川国际工作室,美国新锐陶瓷艺术家迈克尔(Michael May)手持自己用 3D 打印机创作的陶艺作品(左)和手工制作的陶艺作品(右),向人们介绍他独特的创作理念。 中新社记者 刘占昆 摄

  “我创作陶瓷作品的工具也是用3D打印机制作出来的,这让我创作时更加得心应手。”在迈克尔的工作台上,一件大型的陶艺作品初见雏形,用3D打印机制作的印章在陶罐上留下了一朵朵小花,五颜六色的釉料也让它们更显灵动。

  “我很喜欢青花瓷,景德镇也给了我许多创作灵感。”迈克尔表示,自己尝试在传统技艺中加入现代技术,也不断探索多种陶艺制作方式的融合,希望借此打破传统与现代的界限,为陶瓷艺术带来新的活力。

  现如今,迈克尔不仅在景德镇持续创作,也把自己的所学、所想倾囊相授,在陶溪川内开设课程。“每一节课都会尝试教一些和之前不同的内容,希望同学们不仅能学习基础知识,也能学到一些特别的东西。”迈克尔如是说。

  与迈克尔一样,来自尼日利亚的艺术家克里斯(Chris Klay)也是陶溪川国际工作室的驻场艺术家之一。有所不同的是,克里斯此前没有做过陶瓷。于他而言,景德镇是一场有趣的“陶瓷启蒙”。

3月26日,在江西景德镇陶溪川国际工作室,尼日利亚艺术家克里斯(Chris Klay)正在进行陶艺制作。 中新社记者 刘占昆 摄

  “之前在社交媒体上看到陶艺家晒出自己的作品,觉得太美了,我也想做出这样美的作品。”作为一名艺术家,克里斯一直在探索艺术的多种可能。

  克里斯发现,在景德镇不论是老者还是孩童,都对陶瓷十分了解,自己在与当地艺术家交流时,也会获得许多创作灵感。

  “这是非洲常见的一些图案,我会在创作时加入家乡的元素。”克里斯称,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自己对家乡文化的回忆与对景德镇工艺的敬意,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,促进中非陶瓷文化的交流与融合。

  与克里斯一样,来自印度的雕塑家斯里尼亚·乔杜里(Srinia Chowdhury)对景德镇同样是慕名而来。“这里是陶瓷艺术家的宝库,我从未在一个地方,同一时间内见到这么多的陶瓷作品,来这里也是为了拓展我的艺术边界。”斯里尼亚·乔杜里说。

4月9日,在江西景德镇陶溪川艺术中心的国际工作室,印度雕塑家斯里尼亚·乔杜里展示自己的陶艺作品,并摆出和作品人物同样的表情。 中新社记者 刘占昆 摄

  在斯里尼亚·乔杜里的工作台上,泥坯造型奇特有趣,同时绘制着俏皮可爱的图案,丰富多彩的颜色更添一份印度风情,作品既保留了印度雕塑的繁复韵律,又浸润着景德镇传统技艺的质感。在景德镇,斯里尼亚·乔杜里找到了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无限可能。她表示,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,让更多人了解印度文化与陶瓷艺术融合的魅力。

  现如今,在景德镇有着数千名像他们一样的“洋景漂”(指来到江西景德镇从事陶瓷相关工作或艺术创作的外国人士),不论是3D打印的陶瓷,还是泥坯上的非洲图案,都正凝聚成古老瓷都的陶艺新力量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守护民间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

儿童文学作家戴萦袅表示,翻开“变形学校”系列作品,绚丽的魔法世界扑面而来。她从文本切入,提炼出“变形学校”系列的两个主题——校园和海洋。她表示,这两个主题能够让孩子们拥有爱的信念,获得拥抱未知的勇气,同时坚定信念不断激发自己的潜力。“变形学校”系列作品不仅能让孩子们在阅读中获得快乐,也能让孩子们在各种维度收获成长。(完)

2024京北足球邀请赛收官 传递健康快乐运动理念

中国今年春节档期的热门电影《第二十条》,因涉及“正当防卫”题材、生动展现作为主人公的检察官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,叫好又叫座。

贵州广西至长江中下游等地有强降雨

据乔尔杰维奇介绍,在本期短训营的尾声阶段,将组织两场短训营学员与澳门黑熊队的内部比赛,届时澳门黑熊队会以含6-8名外籍球员的阵容参赛。

福建海警位东引岛、马祖岛附近海域开展综合执法巡查

胡石招的外祖父是红军烈士,2019年胡石招成为红军小道的志愿讲解员,开始为游客们讲解红军小道背后的红色故事。2021年,她辞去了幼师工作,成为一名全职讲解员。

澳大利亚房价连续20个月上涨

两岸关系根基在民间,动力在人民,希望在青年。基层民众和青年群体无疑是本届论坛最闪亮的主角。从贴近百姓生活的职工、妇女、基层治理等活动,到充满青春活力的体育、文学、新媒体、乡建乡创等活动,再到专业性十足的科技金融、卫生健康、智能制造等活动;从两岸有关机构和企业签订多项合作协议,到便利台胞使用微信、支付宝等移动支付,再到在厦门五通客运码头专设金门乡亲服务站,为金门乡亲来厦提供更加优质便利服务……一系列聚焦两岸同胞实际需求的论坛活动与安排,让两岸基层民众在互诉亲情、共话桑麻中增进理解、凝聚共识,为台湾青年来大陆追梦、筑梦、圆梦创造更好条件、更多机遇,也为更多台湾同胞参与到两岸交流合作、融合发展中来搭建平台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